4 在東京時設立日本精製糖公司,為了製糖事業視察和機器購買隻身到美歐旅行
藤三郎以事業的擴大作為目標,明治22年(1889)在東京設立新工廠,是34歲的時候。明治28年(1895)精製糖製造工廠完成,個人經營的鈴木製糖所改為株式會社,親自就任社長建立了公司經營的健全化。計畫施行調整制度。
當時的日本,明治18年(1885)是內閣制度。明治21年(1888)時市鎮村制。明治22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做國內的政治體制的同時,基於軍備的強化,始採徵兵制,國民皆須當兵。正巧那時朝鮮半島發生東學黨事件清國和日本以平定紊亂為由的對立,成為明治27~8年(1894,5)的甲午戰爭,戰勝的日本,從清國接受割讓的台灣作為殖民地。
藤三郎從甲午戰爭之後的明治29年(1896)7月到翌年明治30年(1897)7月,為了購買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最新的製糖機器及糖的製造技術的學習,出國去美國和歐洲展開製糖事業視察的旅行,在當地學會最新的技術。回國後名符其實的成為日本工業革命的領導者之一。
藤三郎旅行中,記錄的「美歐旅行日記」被森町 立歷史民俗資料館重要地保管,那個記錄的首頁如下地寫著。
「明治29年7月14日,我為了精製糖事業視察及機器購買向歐美出發了。陸軍大學教授藤山治一,也經由美國到歐洲,因為同日出發就同行了。從橫濱港搭上太平洋輪船公司的比利時輪,上午11點30分從該港出發。這天,從社長、公司職員、職工等重要人員接來送行,特別是社長長尾、董事吉川監查、谷、恆川、安間、安部及公司職員工程師等約數十名,到主船送別,承蒙了賀詞的光榮。」
藤三郎在夏威夷的製糖事業參觀後,到達美國是在7月31日。8月3那日的日記這樣寫著,「10層工廠1棟,數棟3-4層建築附屬小棚。斯克利普魯 位置在聖弗蘭西斯是科南角落海岸,船運的便利性非常好。不但是如此工廠在市內設置鐵路,利用這些搬運製糖成品到各地。那個規模盛大確實一驚。)」,記下對美國巨大產業的驚訝。
看美國巨大產業幾乎對日本的產業界發展變成為絕望的藤三郎,在英國總算看到光明。藤三郎從利物浦上到倫敦是在9月4日。藤三郎首先被奇異的感覺打動了心,英國與美國不同,很多房屋是4-5層,外表用磚構造也有煙燻的痕跡。還有,所謂世界第一都市倫敦,人口的擁擠還不讓人驚訝;而是市民的素養深藏在文化中。譬如說外觀被煙燻的房子,進到屋內,家具是非常講究。總之,英國的素養,不僅呈現在住宅設計上,也在產業、工業,全都如此。然後藤三郎想起要離開都市去鄉下,於是雇用翻譯去北部的蘇格蘭,在那裡逗留了3個月。過了幾天藤三郎是根據實務學到增加對英國的偉大的理由。「相同大小的工業,在英國與美國的經營方式不同,英國式的經營與二宮尊德老師所謂的從小到大相似。具體來說,在英國大部份的事業是從一個人的規模開始創立,到了下一代,父子合名,逐漸成為合資公司,終於成為株式會社,大致上經過30年與40年曆的歲月。建築物也又那個樣,都留下歷史。這確實是英國人的驕傲,把祖先的苦心經營作為自家的光榮。」
把三菱現代化的基礎的莊田平五郎向井口丑次所談的言詞放在「時代和報德」。
「莊田先生說,在這裡應該要注意一點,工業也同樣是遵從二宮翁的教導,嚴守各一鋤挖起的法則。無論做何事或遇何情況都是如此,不履行一鋤一鋤的順序,想一步登天做大事業容易失敗。動用大資本,管理大事業,卻以烏合之眾來進行,是做不好事的,比照自己的經驗亦顯知。以澀澤男爵的理財方式來做,累積聚沙成塔這樣的經驗,短時間經營一千萬日円資本的大銀行,恐怕會覺得財務的困難。二宮翁的教導是一鋤一鋤挖,不只是以農業應用在工業或商業,都恰當方式不過,我們都必須服膺。說是翁的時代產業是農業,因此翁常以農事比喻來教道,不過,那個真理即使用在任何麼事業上,均可適用。」
藤三郎「我尊照報德的教導因而成功,因違反報德而失敗」留下這個說詞。還有,前來慰問藤三郎的留岡幸助先生談著「要經營300萬日円,需要時間一邊堅固基礎一邊前進,不過,一下躍增為資本700萬日円是會搞得自己失敗」。藤三郎想,說不定日本醬油釀造株式會社創辦時的狀況也可稱作「不履行一步一腳印的順序,一下子圖謀大事業而致失敗了」。
根據美歐日記記載「日本人在紡織業已有壓倒英國的進步。說不定製糖業也將會成為英國的強敵。因此工廠的參觀被斷然拒絕」「岩倉使節團」(1871.12.23~1873.9.13)視察文明的先進的美國、歐洲各國領先日本僅僅只有30年,因此,在產業發達的各先進國家對日本的產業人提高警戒。
還有,對在英國,看到女性的工人感到吃驚(10月3日),在德國,體驗到工廠的機器運轉全部使用電氣(12月10日)…等新時代來臨的社會現象和原動力的變遷等。並且,能與在異國的日本傑出人物,即將來成為改革日本的政治界、經濟界、言論界的代表(加藤高明.山本達雄.德富蘇峰)人物交流,成為在地方出身沒有學歷的藤三郎,此後在產業界活躍的個人財產。
藤三郎美歐旅行的歸途,順便去了爪哇、新加坡、香港之後,到台灣是在明治30年(1897)5月20日;離開基隆港是6月1日。用日記來追蹤罷。
4月20日上午9時離開旅館---東洋館出發登上輪船海門號。於下午5點正出港。
4月21日上午8時到達汕頭港,藤三郎登陸在市內散步。下午5點30分出航。
4月22日上午6點30分到達了廈門港。藤三郎去日本領事館,與上野領事見面,聽取當地的商情等。據說當地的糖產業,主要是在附近的土地生產的冰糖,銷售到中國北部的各地。1年約60萬日円,其他的糖是30萬日円。上午10點返回到原船。下午2點40分出船。這個夜晚,由於風雨影響船體的搖動很大。
4月23日昨夜開始風雨不停。上午10時在台灣淡水港的外海停船。因為港口退
潮船體不能再前進。於下午2點船進淡水港,登陸了。藤三郎到大和
屋旅舍投宿。這個夜晚,為祝賀英國女王登基60年有放煙火慶祝,非
常熱鬧。
4月24日上午9點搭上河蒸氣船,向台北出發。11時到達台北,宿於吾妻館。下午1點去六館街大東商行,訪問水戶德助先生,但他去了東京不在,由二掌櫃的,介紹台北的商品狀況。然後去總督府,訪問了藤江勝太郎先生,但,他回國歸省中。去三之橋會見藤江長吉先生,在大稻埕遇到三井物產公司辦事處的經理代理友野欽一先生聽取當地的商情。
4月25日今天早上開始下大雨颳風,終日無法外出,寫了日誌及其他的記錄。
下午1點左右三井店友野欽一先生來一起喝了酒。傍晚,接受三井物
產公司辦事處的邀請,接受晚飯的款待,與友野先生交談商情和時事。
4月26日上午8時藤江長吉先生來,由於此人的嚮導去總督府的殖產部,和課長高橋昌先生見面聽了產糖的調查結果。向糖業主任豐島榮先生借了3冊台灣產業調查這本書。再去中國人白糖製造所,參觀了工廠及製造過程。
4月27日這天從早上,整天讀了昨天從殖產部借來的台灣產業調查書。
4月28日 從上午10點去三之橋詰,見到藤江長吉先生,與此人去民政局,拜訪殖產部高橋先生並歸還借用的書冊。由藤江先生嚮導看淡水橋誥的人工孵卵場。下午去枋橋村,4時到達。由醫生吉田音二郎先生導覽了林本源的宅院。再與同族的掌櫃黃良聰先生見面談話數分之後返回台北。這夜晚請藤江先生一起吃飯。
4月29日 早上,整好旅裝,12時離開吾妻館出發,乘下午1點發出的火車向台北出發。下午3時到達基隆站。再換乘小船到對岸,在字小基隆的下倉旅館住宿。
4月30日 遊覽大基隆市內,和最近新開墾的道路散步。
5月1日 上午11點前寫做日誌,下午4時搭上釜山號,同天5時從基隆港開船。這個夜晚,有風雨船體顛簸很大。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